前些天,由酷家乐副总裁吴锴亮参与录制的《对话》栏目在泛家居圈公众号上推出。在节目中,吴锴亮提出了一个重磅观点:
用一个软件实现前后端一体化是个伪命题!
此观点一经抛出,便吸引了众多行业媒体的关注。
一直以来,定制家居行业都在倡导前后端一体化的概念;很多家居软件企业也声称自己打通了前后端。似乎,由一个软件实现家居企业前后端一体化的这种模式走得稳稳当当,或者说,发展逻辑本该如此。
但当吴锴亮认为此为伪命题时,很多固定思维被打破,原来家居软件行业对于前后端一体化的实现方式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从定制家居行业大背景来说,大家都在谈工业4.0,几乎每家企业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产智造水平。
但工业4.0怎样去实现?这其中,软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4.0模式不单涉及了后端制造,还涉及到了前端销售,可以说每个环节都需要软件的加持。软件对于定制家居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像酷家乐CEO陈航所说的,它是工具,是家居行业的“自行车”。
放在两年前,定制家居行业还在高谈“前后端对接”的痛点问题;可如今,这个话题很少再被提及。
以结果导向来看,定制家居行业有着实现前后端一体化的共识,部分家居软件企业确实也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但以过程导向来看,偏差开始显现:
前后端一体化是通过“一个软件”,还是“多个软件”来实现?尤其当有人提出“以一个软件实现前后端一体化是伪命题”时,各家居软件企业是否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
可能对于很多定制家居企业来说,他不会在乎前后端由一个还是多个软件打通,总之它当下让工厂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流畅运转,只要有利于生产就行。
事实上这也是笔者存有的疑虑。对于新论断,我们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否以“一个软件”打通前后端的模式就是伪命题?
二、基于“多个软件”共同打通的方式,又有哪些符合逻辑的解释?
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把几家代表性家居软件企业的主张及实践罗列出来做一个横向比较。
前不久,创想明天董事长王振宇撰写了《前后端一体化系统将成定制行业标配》一文。我觉得很有参考意义。
他在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主张:
“前后端一体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前端设计和后端拆单生产用的是一套软件;前后端一体化一定会成为定制家居行业的标准模式;创想3D定制家居系统,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前后端一体化系统。
实际上,这种主张已经在好莱客、展志天华等知名企业得到了实践验证。
比如,这套前后端一体化系统通过采用现阶段国内最先进的虚拟现实、云文件渲染、云展示、自动审单拆单、文件自动纠错、订单管理、生产管理等系统模块,全面解决掉了展志天华企业设计与生产环节脱节、设计与生产数据不同步、生产订单处理人员过多、订单生产过程无法掌控、终端用户体验不佳等痛点。
王振宇在文中指出,前后端一体是定制家居行业因效率和成本压力而激发出来的刚性需求。前后端若无法贯通,则设计方案难以实现,生产极易出错,必然会导致企业陷入低效率、高成本的恶性循环。同时他认为,前后端一体并不意味着设计功能的减弱,而是对软件开发企业的要求更高。他们既要有深厚的3D设计软件开发功底,又要精通定制家具数控生产,还要有专业的软件架构设计、算法研究能力。
王振宇说,虽然多个家居软件企业自称已经打通了前后端,但真正实际能经受住大企业大订单量考验的并不多。
早在2016年,三维家就在“‘易启未来’暨三维家VRhome+定制家居工业4.0易系统发布会”上,推出了行业首个家居工业4.0解决方案—— 前后兼得的“三维家易系统”。
董事长蔡志森表示,三维家通过推出“易沟通、易设计、易量尺、易下单、易拆单、易产生、易安装”的易系统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从前端门店到后端生产的一体化贯通。
而在今年7月,蔡志森在接受腾讯家居《大咖说》采访时则表示,三维家正着力转型,它会由工具供应商慢慢转变为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
其实,这也印证了他先前在接受博骏传媒专访时所讲到的:
三维家正在建设一个公共平台,希翼联合众IT伙伴,让门店、工厂信息实现高度协同,消除因流程、环节、角色众多而产生的“信息孤岛”。三维家会基于这个平台,通过确立自己的主线地位,融合不同公司的产品,以此来布局一体化战略。
点线软件CEO林丙鑫在其《定制家具软件的未来,前后一体化是关键》一文中直接点明了观点:家居软件行业的未来是前后端一体化。
在他看来,“打通”“对接”是针对两种软件的衔接来说的,因此不能称之为“一体化”。“对接”则意味着“翻译”,只要有中间翻译这一道环节,就不能保证后端生产的完全准确。
到底如何实现一体化?林丙鑫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重新启动基于两者(偏前端的“可视化软件”和偏后端的“工程类软件”)都存在的底层架构。
他在文章里透露,当前点线软件正投入巨大精力攻破这道难题,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酷家乐的价值主张,自然是希望由多个软件来实现前后端一体化。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吴锴亮在《对话》里究竟说了什么。
在吴锴亮看来,前端主体为设计师,客体为消费者,核心诉求是为消费者提供所见即所想的设计方案。它比较偏感性,离不开艺术美学支持。后端主体为技术人员,客体为工业原料,核心诉求是追求生产效率和成本。它偏向理性,强调一丝不苟。
因此,前后端本质是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两者所具备的企业基因也完全不同。
从这点出发,酷家乐致力于创造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并联合生态体系内最强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前后端一体化最优的解决方案。
去年12月,酷家乐战略联合1010软件,实现了从前端设计到后端生产的一体化;今年7月,酷家乐战略联合金田豪迈,双方希望通过合作能用动态数据创造更大的价值,让工业4.0生产达到新高度;而在今年9月,酷家乐就联合金田豪迈、伊恋成功完成了对板式定制家居4小时交付的挑战。
在节目中,吴锴亮还讲到了诺基亚的案例。诺基亚曾是手机界的老大,但由于思想封闭,所有的产品系统全基于自己的体系,甚至连邮件、地图、短信等应用都是自主开发,由此导致了最后的衰亡。
他强调,真正的互联网企业是个开放的平台,用户有权利选择更好的产品,只有开放体系,让最优秀的合作伙伴和平台加入,才能把不同的功能做到最极致,给到用户最优的选择。
从上述4家代表企业的主张及实践来看,无论是坚持“一套软件”还是“多套软件”实现前后端一体化,它们都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效应——让定制家居企业的运转更加省时省心省力。
从大的背景来说,这些家居软件企业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为定制家居行业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积蓄了技术力量。
因此笔者认为,从现阶段来看,两种路径都有其存在理由,毕竟它们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对于家居软件行业自身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定制家居行业解放生产力?比如实现从“三天交货”到“4小时交付”的这种跨越。
在这里,与其说我们关注的是企业具体的发展路径,不如说是这种“多元”或者说“争议”,给企业个体带来的反省与思考。
家居软件企业该怎样去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关系?怎样才能持续化发展?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解放定制行业生产力?怎样才能给到客户最优的选择权,实现不同资源的最优配置?
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到定制家居行业一点启发。也希望在企业个体层面,协会组织层面,能够多进行相关议题的交流探讨。